作者: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 北院神经内科 尹顺雄主治医师
随着医学健康知识的发展与传播,人们对医学知识的了解越来越多,但绝大多数普通大众甚至一些医学生对中风仍处于一知半解状态,许多人“谈中风就色变”,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的的心理负担。因此宣传正确的相关医学知识,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是我辈医学专业人士奋斗的目标,也是国家实现健康中国的基石。目前很多非专业人士知道,嘴角漏风、流口水是中风的主要症状,但出现这些症状一定都是中风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嘴角漏风、流口水的“那些事儿”。
一、为什么会出现嘴角漏风、流口水?
当支配眼裂以下面部肌肉的神经受累时(5版P18),即可出现鼓腮漏风,不能吹口哨,流口水,吃饭时食物存于颊部与齿龈之间,微笑时口角向对侧歪斜。这即是我们常说的“面瘫”。(图1)
|
|
图1 嘴角漏风、流口水 |
二、面瘫的分类有哪些?
面瘫通常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它们的区别在于面部表情肌受累的多少不一,中枢性面瘫仅有眼裂以下面部表情肌瘫痪,而周围性面瘫还包括眼裂以上面部表情肌瘫痪(图2)。
图2 a.右侧中枢性面瘫(眼裂以下面部表情肌瘫痪,箭头所指); b.右侧周围性面瘫(眼裂以下面部表情肌瘫痪+眼裂以上面部表情肌瘫痪,箭头所指)。
A B | |
| 图3 A.左侧中枢性面瘫的临床表现; B.左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表现。 |
三、面瘫的临床表现及解剖定位是什么(图3,4)?
中枢性面瘫主要表现为病灶对侧下部(对侧眼裂以下)面肌瘫痪,即鼻唇沟变浅,鼓腮漏风,不能吹口哨,流口水,吃饭时食物存于颊部与齿龈之间,微笑时口角向对侧歪斜。病变在一侧中央前回下部或皮质脑干束。
周围性面瘫表现为病灶同侧上下部面肌瘫痪,除了鼻唇沟变浅,鼓腮漏风,不能吹口哨,流口水外,还有同侧额纹变浅或消失,不能皱眉,眼裂变大,眼睑闭合无力。病变在面神经核或核以下周围神经。
|
图4 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病损定位 |
四、我们收治的几个案例:
案例一:邱女士,25岁,因右侧眼睑闭合不全,流口水5天来院。患者5天前受凉后出现右侧眼睑不能完全闭合,口角向左歪斜,向上看时右侧额纹消失,鼓腮有漏气,右侧嘴角流口水,吃饭时右侧颊部留有饭粒,在家自行口服中药,效果不佳来我院。患者临床表现为右侧周围性面瘫,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后,最终诊断考虑为“右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经过10余天的激素、营养神经、改善循环及物理治疗,患者症状症状基本消失。
案例二:张阿姨,55岁,因右眼睑闭合不全,鼓腮漏气10天,左眼睑闭合不全,流口水2天来院。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眼睑闭合不全,右侧口角流口水,进食后食物滞留于右侧颊部,鼓腮及吹口哨时口角漏气,当时未重视。2天前左侧眼睑出现闭合不全,伴有流泪,为明确诊断来我院求治。患者临床表现为双侧周围性面瘫,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最终诊断考虑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经过20余的药物及物理治疗,患者症状好转出院。
案例三:张爷爷,69岁,因突发头晕伴左肢乏力、流涎2天来院。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晕,持续存在,伴有左侧下肢活动不灵、抬腿费劲,左上肢持物欠稳、易脱落,活动缓慢,走路不稳,左侧口角流涎。患者临床表现为头晕、左侧肢体乏力、左侧中枢性面瘫,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最终诊断考虑为“右侧桥脑急性脑梗死”,经过半月的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清除自由基及康复治疗,患者症状好转出院。
五、小结
总之,嘴角漏风、流口水不一定就是中风(脑梗死),其提示面神经及其传导通路受损,其病因很多,而且预后各不一样。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较为常见且预后较好,一般无生命危险,但不经正规治疗,容易留下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形象;格林-巴利综合征等出现双侧周围性面瘫的患者较少见,但一般病情比较复杂,有生命危险,需及早、尽快治疗,避免导致严重后果;急性脑梗死除有中枢性面瘫外,多伴有其他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一般来说经过规范化治疗能有较好预后,但易遗留瘫痪,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出现嘴角漏风、流口水,不一定是中风,但不管何种病因所致,不经积极治疗,容易遗留后遗症,所以,凡是出现上述症状,建议立即到正规医院积极治疗,争取较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