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一区 尹顺雄主治医师
前段时间听说湖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实验教科书《生命与健康常识》关于“溺水怎么救护”的内容出现了“致命性错误”,在工作闲暇之时拜读了相关文章,在这本教材里突出强调了溺水后如何控水,而非心肺复苏,且辅以形象生动的彩色图画宣传(如图1),这让我们医学专业人士确实汗颜。教科书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本应传道授业解惑,在溺水救护要点上竟将30年前就被淘汰的急救方法写在了这本小学教科书上,实属不该。教科书在学生心中是神圣的,很多人都深信不疑,危害甚广。当然,作为一个医学专业人士,我们并不想批判这本教材,我们只想将正确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传递给普通大众,作一个纯粹的医学科普宣传使者。
面对溺水病人,目前专家们认为正确的急救方法应该是第一时间采用心肺复苏术(CPR)而非控水法,这是对病人呼吸、循环的恢复及脑复苏最有效的支持。CPR不仅适用于溺水病人的抢救,对触电、中毒、创伤等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心跳骤停均适用,它是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前提,因此CPR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我们来谈谈如何进行心肺复苏,这里我们将心肺复苏分为三个步骤,这样就能将冗长复杂的心肺复苏简单“肢解”,掌握这些技巧,你也能轻松搞定心肺复苏。
第一步:复苏前——初步判断病人意识及呼救
1.评估环境安全;
2.判断病人意识(如图2):
①立即跪于病人身旁,双手拍病人双肩;
②分别向左右耳大声呼喊“喂,您怎么了”。
3.呼救:病人呼之不应(意识丧失),立即向周围群众呼救,拨打120,并请求协助。
第二步:复苏时
1.进一步判断病人意识:
(1)利于判断位(如图3):
①病人体位:将病人沿纵轴线翻转至仰卧位,使其仰卧于地面上,使头、颈、躯干、四肢平直无弯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②松解病人衣服、裤带。
(2)进一步判断病人呼吸、心跳(对于溺水、触电等原因明确的病人此步骤可省略)
③判断病人自主呼吸(斜着观察胸廓起伏)是否消失。(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
④判断病人颈动脉搏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甲状软骨,然后向同侧滑移 2cm左右,在肌间沟处(甲状软骨水平,胸锁乳突肌内侧)触摸颈动脉搏动是否动消失。(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
2.正式抢救(常规抢救均为C-A-B,而溺水抢救为A-B-C)
(1)胸外按压(C)
1)现场抢救人员体位:
①手:用靠近病人腿部方向的手的中指,沿肋弓下缘由下往上移至胸骨下切迹处旋90°,食指紧靠中指;另一手掌根紧靠前一手的食指,置于胸骨上(称按压手,掌根的长轴与胸骨长轴一致;另一手置于按压手
背上,两手重叠,手指交叉抬起,但掌根不能脱离胸壁(如图4);
②手臂及身体:双臂绷直,双肩处在病人胸骨上方正中;利用上半身体的重力和臂力,垂直向下按压。
|
|
|
2)按压注意事项
①几个数值:按压深度至少5cm;下压与放松的时间比为1:1;按压30次(频率>100次/min);
②放松时按压手不能离开胸壁,胸廓充分回弹;
③尽量减少胸外按压中断,若必须中断,时间应少于10s;
④按压时观察病人面色。
(2)按压30次(一个周期)后开放气道(A)
①开放气道前使病人头偏向一侧清理呼吸道异物;
②压额抬颏法;下颌骨与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
|
|
(3)人工呼吸(B)
①吹气前:急救者将按压前额手的拇指与食指捏紧病人鼻翼两侧;另一手托起下颌;将病人口唇张开;盖上纱布或手帕;
②吹气时:操作者平静吸一口气后双唇包绕密封病人口周;均匀缓慢吹气,吹气时间大于1秒,两次吹气间隔时间少于10s;
③吹气注意事项:吹气时观察胸廓;见胸廓抬起后放松捏鼻翼的手指,观察呼气;连续吹气2次。
3.评估:
进行5个30:2的周期后的按压与人工呼吸后评估:颈动脉搏动恢复;自主呼吸恢复;口唇和甲床颜色转红润;瞳孔回缩。若复苏未成功,继续上述CAB。
第三步:复苏后及注意事项(非专业人员此步骤可省略)
心肺复苏成功,转送医院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未恢复时继续操作,如除颤仪到达可予电除颤,电除颤要求院内3分钟,院外5分钟。
掌握这三步,心肺复苏在你我面前将小菜一碟,掌握了这一技能,关键时刻就能挽救我们身边人的生命。
关于溺水我们还想说: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明确推荐C-A-B,即强调胸外心脏按压的重要性。采用C-A-B进行抢救是针对大多数病人的呼吸、心跳骤停是为心源性疾病引起,所以强调心脏按压的重要性。而溺水者是由于气道阻塞引起窒息,继而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故对溺水者强调人工呼吸似乎更加合理,即采用A-B-C方式进行急救。与其他呼吸心跳骤停相比,溺水的机制不是缺血而是缺氧,关于溺水的询证医学推荐是先进行5次人工呼吸,再进行30次胸外按压,随后按照2次人工呼吸-30次胸外按压循环交替进行,其目的即是为了在第一时间给溺水者充足的氧气。
参考文献
1.王毅,张秀峰.临床技能与临床思维.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7,5(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