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蒋君男 审校:陈伟军)经常有患者或家属把手术或活检标本送到病理科,就急切地询问是良性还是恶性?一听说要3-5个工作日才能出病理诊断报告便迫不及待地询问能不能加急加班做!忍不住抱怨,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了,病理诊断报告怎么还出的这么慢,就不能快点吗?
作为病理人,我们天天都会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也想尽快出结果,可实在做不到!
为什么病理诊断报告要等那么久,甚至有些一周都没发出报告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
送检的组织标本需要经过非常复杂的技术处理和医生镜下阅片两大过程。从取下人体组织标本到制成一张可读的病理切片,需要经过固定、取材、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封片、阅片、打印,核对,签发等诸多步骤。
第一步(标本送检前处理):标本固定,耗时6-48小时
标本固定的目的是保持离体的组织(标本)足够新鲜,不会腐败,根据标本大小,固定时间约6~48小时,大标本通常需要切开二次固定,固定不及时或时间不够,都有可能导致组织自溶或腐败,这一条做不好,后面的步骤再好也无济于事,做不出一张合格的病理切片,再优秀的病理医生也难以诊断。
第二步(第一天):登记、取材、脱水,耗时约20小时
病理技术员将接收到的标本按顺序编号,病理医生与技术员核对编号及标本,再进行肉眼检查,测量、描述等,技术员负责记录,病理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及标准规范,将标本切成2.0*2.0*0.2cm左右大小的组织块,放到相应编号的包埋盒里,取完材后放在全自动脱水机中,经过约20小时梯度脱水浸蜡等15道程序处理(通常过夜处理)。
第三步(第二天):包埋、切片、染色,耗时3~4小时左右,下午病理初级医师初审
经过一个晚上的脱水、浸蜡后,第二天上午第一件事就是包埋,包埋好的蜡块冷冻后,技术员在高精度的切片机上切片,在病理技术的一番神奇操作后变成一张张厚度在3微米左右的薄如蝉翼的薄片贴合在载玻片上。(这一关对病理技师的考验是最大的,3微米的薄片不能有褶皱,不能有刀痕,不能切不全,也不能切过了,每天摇动切片机手柄,很多技师都有肩膀疼的老毛病。)好的片子就像一张张薄薄的透明的蚕丝衣,显微镜下看不出什么来,技术员将白片烤上30分钟(防止脱片),然后经过全自动染色机24道染色步骤,这一张张白片就像穿上了五彩斑斓的衣服。制片完成后,给出及病理诊断医师初审,写出初步诊断意见。
最后一步(第三天):显微镜下阅片、诊断
一线医师初诊过后,上级医师要复诊,所以,每一张切片不是只有一位病理医师在看。如果有疑难片子,全体病理医生在多头显微镜下共同阅片并进行讨论。
综上所述,三天出报告只是针对那些可以直接给出诊断的标本。病理诊断医师都是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大夫”,阅片诊断是常年经验知识积累的一个过程,有时还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影像资料、查阅相关专业书籍资料,如有需要还需补取、重切、深切、加做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分子检测等等,最后才能心中有数,签发一份合格的病理诊断报告。有时候碰到疑难病例十多天出报告也就不足为怪了,请大家理解,病理医师如果没有及时出报告,他们是在做更多的工作,而不是故意推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