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引起各种与颈椎相关的一组临床症状群。因本病为颈椎退行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逐年增多,近年由于“低头族”和网络上瘾者的增多,该病在年轻人中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临床表现:
1.颈型颈椎病:以青壮年居多。主诉为头颈肩痛,酸胀及不适感,局部压痛点较明显,X线片显示颈椎曲度异常,间隙变窄,骨刺或椎间不稳。
2.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比较常见的一型颈椎病。由于椎间盘侧后方突出,钩椎关节式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表现为颈肩痛,短期内加重,并向上肢放射。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同时可有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活。当颈或上肢姿势不当,或突然牵撞患肢可发生剧烈的闪电样锐痛。颈椎棘突或棘间直接压痛或叩痛多为阳性。
3. 脊髓型颈椎病:主要由于脊髓外在压迫而出现的受压症状。致压物常为前方突出的椎间盘、骨赘及后方肥厚的黄韧带。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该型主要特点是脊髓的皮质脊髓束受压或局部缺血引起的四肢痉挛性瘫痪,临床上多先从双侧或单侧下肢发沉麻木开始,逐渐出现下肢无力行走不稳、跛行、易摔倒、行走笨拙、蹒跚步态,继而发展至上肢,持物易坠落、不能完成精细动作。括约肌功能障碍。查体锥体束征阳性,如四肢肌张力高,腱反射活跃、髌踝阵挛阳性,病理征阳性,躯干和四肢不规则的感觉减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肌力下降等。
4.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椎横突孔增生狭窄、上关节突明显增生肥大可直接刺激或压迫椎动脉;颈椎退变后稳定性降低,在颈部活动性椎间关节产生过度移动而牵拉椎动脉;或颈交感神经兴奋,反射性引起椎动脉痉挛等均是本型病因。临床表现有:眩晕为本型主要症状,颈椎的旋转运动作为诱发其发作的主要原因;头痛: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血管代偿性扩张引起。主要表现为枕部、顶枕部痛,也可放射到颞部。多为发作性胀痛,常伴自由神经功能紊乱;迷路症状:主要为耳鸣、听力减退及耳聋等症状;精神症状:主要以神经衰弱为主要表现的约占40%,另外猝倒的发病率约占20%,主要因椎动脉痉挛引起。
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由于增生性突出物在椎间孔或横突孔处,刺激或压迫交感神经,所引起的复杂神经症状。(1)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头痛,偏头痛,头沉,头晕,枕部痛或颈后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瞳孔散大,眼目干涩,视力下降,眼后胀痛、心跳加快,心率不齐、心前区痛、血压高,肢体发凉怕冷。(2)交感神经抑制症状:头晕眼花、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及胃肠蠕动增加等。
预防与保健:
1、纠正不良睡眠姿势。侧睡时,头部较肩部微微向后,双髋及双膝盖略屈,更能保持肌肉的自然松弛。可选用中间低两端高的枕头,既可以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同时对颈部可起制动与固定作用,枕头高度要合适,不可过高或过低,枕芯质地应柔软、透气。
2、纠正与改工作中的不良体位。应定期改变头颈部体位,避免在某一个方向停留过久,如长时间低头。平时可多做颈部后仰运动及做颈椎保健操。
3、颈椎运动:猫伸展式:跪于地板,双手支撑身体。吸气,脊柱向下伸展,抬头,引颈向上,同时臀部向上翘。呼气,含胸,拱背,垂头引颈向下,腹部肌肉收紧,使整个背部尽量向上拱起。
4、其它理疗方法:颈椎牵引、使用“顶顶佳”锻炼颈椎、高频脉冲疗法等。
治疗:如症状明显,请及时到疼痛科就诊。